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期間,“碳中和與煤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十二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召開。在“創新驅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就煤化工企業碳減排、煤炭綠色開采、能源電力保供、減排降碳技術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以下為發言內容整理
中煤晉中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韓雪冬:探索綠電和綠氫相結合技術,助力碳減排
在“雙碳”目標下,我國面臨著高碳的產業結構、高碳的排放總量以及達到碳達峰碳中和所剩時間較短等挑戰。與此同時,這也是一次機遇。碳中和的發展理念,有利于倒逼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并通過能源技術創新甚至技術革命,促進我國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對此,必須先立后破,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一是要在煤電和現代煤化工方面發力,大力實施煤炭的清潔低碳發展,二是要做好能源領域的嘗試,尤其是“煤電化”一體化的嘗試。
“綠電”和“綠氫”是中煤晉中公司在“煤電化”一體化領域的主要工作。在“綠電”方面,加快低碳轉型,大力發展多能互補清潔產業,在西部的內陸沙漠地區就地發展綠電。在綠氫方面,結合國家能源戰略和經營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綠電和綠氫的結合技術,促進煤化工企業的碳減排。
晉能控股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王德璋:能源企業必須承擔起為國家能源兜底保供的責任能源安全、能源兜底問題事關民生。我國能源結構的基本特征是富煤、貧油、少氣,為保障能源安全,煤炭行業責任重大。在這種形式下,能源企業必須承擔起為國家能源兜底保供的責任。
當前,煤炭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利用層面和開采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如何將煤炭利用好是關鍵。
首先,要注重煤炭的高效利用。近年來,隨著電力行業的升級發展,如果煤炭能夠實現超低排放,煤炭的發電效果將可比肩天然氣。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正在逐漸突破,待該技術成熟,煤炭發電過程中的的碳排放問題也將實現重大突破。
在煤炭的低碳開采方面,一方面,可通過煤礦的高效開采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煤炭的綠色開采將是未來的重要方向,這涉及煤炭開采對地表、環境產生的影響問題。此外,煤礦開采過程中還帶來了很多附加資源,如礦井水、瓦斯、矸石等傳統意義上的廢棄物,通過煤礦的綜合綠色開采,如今都可實現資源化利用,這將改變煤礦的傳統形象。
大唐山西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長清:平衡好電力保供和降碳的關系
能源領域是節能降碳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需要平衡好電力保供和降碳的關系,確保實現安全降碳。目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主要有兩方面工作,一是大力發展新能源,二是減污降碳。
相比可再生能源,煤炭可存儲,發電可控,可以連續穩定供應。同時我國資源稟賦也決定了很長時間內煤炭和煤電將起到兜底保供作用,在加快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要將煤炭和煤電高效清潔利用作為重要方式深耕細作。
能源保供方面,大唐山西發電有限公司圓滿完成歷年保供任務,有力保障能源供應以及群眾溫暖過冬。“十三五”以來,公司20臺煤電機組排放的二氧化碳減少81%,粉塵減少89%,每年減少污染物排放2.64萬噸。
面向統籌能源電力保供和“雙碳”目標,大唐山西發電有限公司從增量和存量兩個方面來處理。
增量方面,在增加新能源電量,尤其是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同時,要看到其不連續不穩定的特質,會對電力安全造成很大沖擊和影響。所以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同時,也要注重煤炭的托底保障作用,實現煤炭和新能源聯合發展。這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諸如電網如何穩定、如何配置儲能的問題,大唐山西發電有限公司也在進行具體探討和研究,并且在部分落地實施。
存量方面,大唐山西發電有限公司現保有的發電機組在保證安全可靠保供的基礎上,實現分批、分步治理,并與新能源和電網進一步融合發展。
山西文龍中美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樊荀竹:將節能技術滲透到煤炭行業各個環節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為56%左右,我國煤炭產量以及消費量進口量仍位居世界第一。不容忽視的是,煤炭的使用方法仍面臨較大的痛點和難點。
根據有關部門測算,“十四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費量仍處于峰值。2025年,我國煤炭預測需求量為41億噸,到2030年煤炭消費量只能降到36億噸,實現碳減排任務艱巨。
要大力推廣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新能源以代替燃煤,減少燃煤使用量,提高減排效果。此外,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同樣能夠減少煤炭使用量。
根據用能需求,可以通過技術創新達成減排目標,未來,節能技術在能源行業中的地位不可小覷。山西文龍中美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個專門研發團隊,相繼研發出一系列減排降碳的實用技術,實現煤炭的少用甚至不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節能技術的不斷創新讓我們明白,不應局限于解決某個局部問題,而應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運用整體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將節能技術和低碳理念滲透在煤炭開采、裝備制造等各個環節。
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 事長、總經理,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侯利強:實現“雙碳”與煤炭產業相輔相成
要處理好“雙碳”與煤炭的關系,首先要在能源供給側下功夫,建立一個以煤炭為基礎的多種能源整體結構,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新能源比重,減少對煤炭、煤電的依賴。其次,在能源消費端,大力推行電能替代,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后,綠電將越來越多,電能替代可以減少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的需求。通過上游新能源的大力發展和下游電能替代,一方面能夠調整我國能源結構、減少煤炭依賴,另一方面可保證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技術方面,儲能技術以及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利用等技術都有待實現新的突破。
此外,機制變革也尤為關鍵。以碳交易市場為例,目前,我國只有發電行業進入其中,這將導致碳指標的價值不能很好發揮。未來,亟待更多領域進入我國碳市場交易體系,充分發揮碳指標價值,助力我國綠色低碳發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保證能源安全是系統工程,需要行業上下共同努力,通過機制調整、技術突破、社會資本的投入等,共同推動能源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根據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持續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計劃將裝機容量提升到500萬千瓦左右,此外,在火電“三改聯動”、多種能源服務、清潔高效利用、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持續推進,進一步轉型成為數字化的現代綠色能源企業。
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忠民:煤炭行業發展與“雙碳”目標實現并行不悖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壓艙石”。“雙碳”目標下,煤炭產業發展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圍繞能源安全,尤其是發揮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和實現“雙碳”目標這兩個方面共性問題,綠色安全智能化開采和低碳清潔高效利用等各個環節技術突破和實踐探索,正在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支撐,這兩者可以并行不悖。
各大企業在推動煤炭高效利用方面,持續進行實踐探索并實現技術突破,讓我們對未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和“雙碳”目標的實現充滿期待。